家庭教育,这一传统意义上的“家事”,如今已正式成为我国新时代的重要“国事”。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首部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立法诞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那么,这部法律的出台背景是什么?又将对我们的家庭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一、立法背景:家庭教育问题凸显
社会变迁引发家庭结构变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小家庭化、单亲家庭化、丧偶家庭化等现象日益普遍,这些变化无疑对子女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在应对这些新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家庭教育资源减少、质量下降、心理健康风险增加等问题频发。家庭教育缺位现象严重近年来,家庭教育缺位的现象频频出现。一些父母只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教育,导致孩子“养而不教”。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支持,许多父母虽然重视孩子教育,但却“欲教无方”。此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责任边界不清晰,也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国家层面缺乏指导在家庭教育方面,国家层面之前缺乏系统的指导和支持。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供需矛盾突出。为了回应社会关切,保障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国家决定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法》。
二、立法目的:赋能家庭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立法目的非常明确,即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部法律不是管理法、监管法,而是一部赋能法、支持法,旨在促进和帮助家长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
三、法律内容:全面规范家庭教育行为
明确家庭教育责任主体《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和责任人。他们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确立家庭教育根本任务与原则该法律提出了家庭教育的五项基本要求,包括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遵循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等。规定家庭教育具体内容《家庭教育促进法》还详细规定了家庭教育的六个方面内容,如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崇德向善、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保证身心健康、注重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培养劳动观念等。提出家庭教育具体方式法律对家庭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亲自养育、共同参与、相机而教、潜移默化、严慈相济、尊重差异、平等交流等。这些方式方法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四、政策影响:全社会共同关注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必将带来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的更加重视。政府的支持、学校的配合、社会的参与,将共同构建一个全社会协同育人的教育网络。家长们在育儿的过程中将得到更多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培养出健康的孩子,各个家庭氛围也将随之更加和谐。总之,《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是我国家庭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和责任主体,还规定了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这部法律的施行将有力推动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来源教育之高等视野)